台前县信息化监督系统
徐岭东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徐岭东村隶属台前县孙口镇,位于孙口镇政府驻地北5公里处,北邻金堤河,南邻东官路村,西邻徐岭西村,东邻梁庙村。现有760户,2560人,面积960亩。
(二)村名来历
明洪武年间,徐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老槐树迁民至鲁西南寿张县境内南徐村,至四世祖迁善,迁居于寿张城东南古贤村。徐氏先祖迁入后,人丁兴旺,子孙昌盛。后因水灾频发,人们陆续搬到村后一土岭上居住。从此古贤村更名为徐家岭,简称徐岭。
(三)历史沿革
1949年8月属原平原省寿张县一区徐岭公所;1952年底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寿张县一区;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属寿张县台前公社徐岭大队;1963年1月属寿张县城关区;1964年5月撤销寿张县,随台前区划归河南省范县;1968年8月,区复称公社,属河南省范县台前公社;1974年1月设立台前办事处,属台前公社徐岭大队;1975年,因政府管理需要,把徐岭大队分为徐岭东和徐岭西两个大队;1978年12月设立台前县,属台前县台前公社;1982年7月,台前公社改为城关镇,隶属城关镇管辖;1984年5月因体制改革,成立城关镇徐岭东村民委员会;2022年1月隶属孙口镇管辖。
(四)民族人口
徐岭东村自徐姓始迁至今,先后有徐姓、解姓、张姓共3姓在此定居。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760户,2560人,党员60名,预备党员1名,其中低保116户136人,有残疾证56人,劳动力人数1800人,外出务工人数360人,少数民族0人,妇女人口数1260人,参加合作医疗人数2460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760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0人。
二、基层组织情况
村“三委”成员共12人,具体名单如下:
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徐兴新 联系方式13503939506
村支部委员 徐凤启 联系方式13781362839
徐兴山 联系方式13503939768
徐兴恩 联系方式13503939538
村委会委员 解树新 联系方式13939399466
解鸿英 联系方式13839328076
刘军红 联系方式15090213015
马春辉 联系方式13033992859
徐光勇 联系方式13571121825
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徐兴恩 联系方式13503939538
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徐龙存 联系方式15516135682
张丽娜 联系方式18238327731
三、经济发展情况
(一)村集体资产及经济情况
徐岭东村现有耕地530亩,建设用地240亩,宅基地190亩,机井10眼。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3.19万元。分别是:光伏扶贫电站,年收入4.19万元;入股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50万元,年收入3万元分红收益;肉鸭养殖6万元。村室办公设施包括会议桌1张、办公桌5张、椅子19把、档案柜9个、床1张、电脑3台、打印机1台、电视1台、空调5台、扩音机2台、信息平台1台、卡点板房1个。
(二)村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化工产业是徐岭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徐岭东村的有志青年们,在打理好自家责任田的间歇,也纷纷开始了干事创业的艰难历程,他们四处奔波,走南闯北,有些人干起了建筑、养殖业,也有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在乡镇集贸市场上,发现一种学名羧甲基纤维素,俗称“浆糊面”的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遂做起了早期的化工小生意,后经不断发展,部分年轻企业家,请来了外地化工师傅,钻研油田泥浆助剂材料,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产品种类越发齐全,生产的油田助剂不仅销往全国各地大型油田,还远销东南亚国家,得到油田技术部门和用户的一致认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徐岭东村的化工产业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村内现有化工企业50余家,开办到省外的化工企业10余家。经过徐岭东村的化工企业家们的不懈努力,不断钻研,化工产业链日益健全,徐岭东村的化工产业真正成为了村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县、镇党委、政府也从中看到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化工产业列为我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徐岭东村的化工产业目前已实现年缴利税上千万元,真正做到了带动地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四、公共事务建设情况
文化教育方面,现有徐岭东小学1所,在职教师7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3人,大专3人。现有学生260人。
基础设施方面,设有公共阅览室,文化书屋,村文化广场,安置了多种健身器材。
卫生医疗方面,在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之后,村民在看病就医方面得到切实的实惠,村卫生室的医疗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一般小病不出村就可以得以治疗。村里还组织了专门的街道清扫队伍,村内的公共环境卫生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五、名人录
徐秋阳,清朝贡生,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徐树春,民国时期教书育人,桃李遍乡里;
徐秋山,清朝贡生,德高望重,家族楷模;
徐代根,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烈士;
徐代杰,外交部干部,曾任科摩罗大使,已退休;
徐 涛,外交部处级干部;
徐长锁,正厅级干部,现任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漳河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徐代臻,副县级干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
徐兴国,正科级干部,现任县人民医院院长;
徐兴霞,正科级干部,现任县商务局副局长;
徐 军,正科级干部,现任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科科长;
徐光新,正科级干部,现任县教育局总督学。
六、农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
七、家风家训
爱国守法,敬宗睦族。
尊老爱幼,严教子孙。
八、村内古迹
(一)地藏王寺
徐岭东村地藏王寺,始建于明朝隆庆年间,由举人曹一豸、赵有冯筹资修建。有地藏王大殿三间及山门,寺内有碑三通,铁钟一口,钟高2米,口径1.5米。民国初,寺内建筑全部被洪水冲毁。在1945年,有两通碑被砸毁,用于修筑黄河坝头。1958年,在全国大炼钢铁运动中,铁钟被熔毁。2006年本村乡贤徐文智筹资重建地藏王寺三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弘扬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许多爱教人士商定,由本村青年企业家徐光勇出主资,社会各界和本村爱心人士共同捐资,在原址重建了地藏王寺,并于2016年2月全部竣工。现在的地藏王寺有大殿五间,东西廊房以及山门,建筑风格气势宏伟,自开光以来,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山门前广场更是壮观,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广场上空,周围碑林、古井、凉甲亭、香炉遥相呼应。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八,是徐岭东村几百年来的传统庙会,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根据广大群众反映和要求,从2019年开始,把原来一天的庙会改为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方圆几十里的商人前来摆摊经营,一年多过一年,呈现一派祥和的繁荣景象。
(二)解氏牌坊
解氏牌坊位于徐岭村东南方向,原解氏祖茔附近,为一石材牌坊。解放后因发大水,地基下沉,牌坊倒塌,并埋在泥土中。解氏后人经过寻找,并挖出牌坊,牌坊完好无损。因位置在民宅集聚区,遂决定把祖茔和牌坊一并迁移到省道S101南200米处。据碑文记载,此牌坊距今已270多年。乾隆二十七年下江南访贤,途径徐岭村,得知解先生之妻张氏夫人已有103岁,特赐给白银32两、黄金10两、布一疋。为感谢皇恩,由解氏族人主持修建牌坊一座,碑高6米多,宽4米左右,牌坊上方篆刻一行大字“旌表处士解悦之妻张氏节孝百岁坊”。每逢节日,解氏族人前去祭拜。
九、所获荣誉
近年来,徐岭东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徐岭东村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徐岭东村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台前县委授予“全县五好村级党组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