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清水河乡薛刘村村情概况

台前县信息化监督系统

薛刘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薛刘村位于台前县清水河乡,距台前县城19公里,在清水河乡政府驻地1公里处,耕地面积1484亩。南邻宋庄村,北临闫庙村,西邻清东村,东临马楼镇李开甫村。

(二)村名来历

薛刘是两个自然村的合称,即薛庄和刘庄。由于二村现住一起,并且还相互交叉,无清晰边界,多年就被人们称之为薛刘庄了,现为一个行政村。两个村都属于落河村,原址都被黄吞没了,都是一九五七年迁来现址的。原属山东寿张县,一九六四年随国家行政区划为现属。薛庄据说是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桐迁居而来;刘庄历史上称之为刘潭庄,据称由山东阳谷县城南三里的李楼迁来。再上溯祖上为江苏沛县刘田寨,刘氏族谱也无确切记载,。

因两村居住相邻,同为一村,习称薛刘村

(三)基层组织状况

“三委”成员共9人,具体名单如下:

村支书(村委会主任)

刘德贤 联系方式15939325550

村支部委员(支部副书记)

刘明奇 联系方式13703935955

村支部委员

王爱先 联系方式16650589288

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薛存刚 联系方式 15936775888

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刘玉江 联系方式13839298012

村委委员

薛延强 联系方式17639317613

村委委员

薛存进 联系方式15670118299

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王爱先 联系方式16650589288

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薛存生 联系方式17516702977

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赵燕军 联系方式15729259515

(四)民族人口

    薛刘村自薛姓始迁至今,先后有刘姓,侯姓/王姓,赵姓,李共六姓在此定居。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现有247户,1136人,党员34名,预备党员1名,其中低保16户38人,有残疾证22人,劳动力人数520人,外出务工人数340人,少数民族3人,(杨胜敏、刘幸福、刘莎莎、刘明桐为布依族族,)妇女人口数246人,参加合作医疗人数927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45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7人。

(五)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属山东省寿张县七区;1949年8月设立平原省,属平原省寿张县七区;1952年12月撤销平原省,回归山东省,属山东省寿张县三区,时设村公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马楼刘楼公社;1963年公社改区,属马楼区刘楼公社;1964年撤销寿张县,随马楼区划归范县,隶属河南省;1968年区复为公社,属范县马楼公社宋庄大队;1973年5月马楼公社西部设清水河公社,属清水河公社宋庄大队;1974年成立台前办事处,属台前办事处清水河公社薛刘大队;1978年设立台前县,属台前县清水河公社薛刘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撤销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属清水河乡薛刘村民委员会。

二、基础建设及公共服务建设情况

(一)经济发展

1.村集体资产情况;

仝庄村村室4间,92平方米,公共卫生室2间.文化广场占地1.3亩,配套机井9眼。

2.村集体资源情况;

薛刘村南邻黄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合宜居,村内资源比较短缺,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汽车配件销售、花圈加工、建筑等。

3.村集体资金情况;

薛刘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61万元。分别是1. 清河乡光伏发电带贫项目4.61万元,惠民养馿带贫项目年收入6万元。

(二)公共事务建设

教育文化方面,由于薛刘村级小人口少,一直没有建立学校,甚至没有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学龄儿童基本都借读于邻村的学校。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亟需大力提高。

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近几年得以全面建没,设公共阅览室,安置了多种健身器材。

卫生方面,在实行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之后,村民在看病就医方面得到切实的实惠,村卫生室的医疗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一般小病不出村就可以得以治疗。村里还组织了专门的街道清扫小组,村内的公共环境卫生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三、杰出人物

刘玉生,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整容科主任医师、专家博士。

侯圣贤,濮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四、土特产

沙土花生

五、家风家训

首先,要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能做到讲文明、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道、有德、有志向。做好“文章”,学好先辈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世”于后代,以孝为先,廉洁自律,坚持平等和谐,事业、家业才能发展传承并走向辉煌。

其次,做人必须先有“道德”行为规范。坚持以道德树立好人格,规范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德树人、以德树志,厚德载物才能“起家”。道德是人生起家的根本,是先辈传下来的优良家风,应当珍惜。

第三,做人要有成就,必须先有志向,讲究舍得与奉献精神。有了志向,才适宜社会发展,才有人生光明的道路,才会有每个阶段的人生事业发展规划,才会调整不足、学会取长补短,更好地补充各方面知识修正自己,才能振兴事业、家业。

第四,先祖殷切希望,家族后世子孙只要认真学习领悟,并尊崇先祖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和家规,才能百事发达、兴旺幸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copyright © 2018-2019 濮阳市(台前县)信息化监督系统 主办单位:濮阳市纪委 豫ICP备1202355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