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精准扶贫政策
一、贫困户精准识别政策
(一)识别标准
严格执行以“两不愁、三保障”因素,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饮水安全为主要依据。统筹考虑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3208元以下。
(二)识别方法
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由村‘两委’推荐确定,乡镇党委政府确定。
(三)识别程序
1.初选对象。在农户本人申请基础上,召开民主评议会,拟定初选名单,在村内进行第一次公示。
2.乡镇审核。乡镇对初选名单进行审核,逐户核查,确定扶贫对象名单,经“六签字”,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3.县级复审。县扶贫办复审后在各行政村公告。
二、贫困户精准退出政策
(一)退出标准
1.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标准为该户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7年扶贫标准我省按农民人均纯收入3208元执行)且吃穿不愁;
2.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
3.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
4.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安全住房。
(二)退出程序
1.民主评议;
2.核实认可;
3.公示公告。
(三)退出后扶持政策
贫困户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可继续享受国家和省扶贫相关政策,防止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三、贫困村退出政策
1.“一降”: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2.“二净”:村主次街道干净(墙面外观统一)、周边环境干净
3.“六有”: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有产业发展项目;有村集体经济;有村集体经济收入
4.“六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宽带;通客运班车。
四、扶贫办专项扶贫政策
(一)小额贷款贴息项目: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贴息标准为年基准利率的。
(二)到户增收: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高效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小种植等项目。以户为单位给予资金补贴,每户8000元左右。
(三)雨露计划:1、职业教育培训: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每人每学年补助2000元,大专学生连补3年,中专连补2年。2、短期技能培训:学习时间一年以内的短期培训。补贴标准分为:A类补贴2000元,例如:车工、焊工、汽车修理工等;B类补贴1800元,例如:烹调师、油漆工、造纸工等;C类补贴1500元,例如:计算机操作员、收银员、美容美发师等。3、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指对贫困户和具有发展产业愿望的劳动力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等培训。
五、民政局扶贫政策: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城镇低保每人每月领取低保金255元。2017年农村低保前三季度每月142元,四季度变更为152元,全年142*12=1704加上补的10*12=120,合计1824元。
2018年低保每月152元*12=1824元,民政文件要涨到154元/月,还未实施。
2、特困人员(五保户)救助供养脱贫:集中供养特困人户(五保户)每人每年5000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五保户)每人每年3500元。2018年五保金民政上说刚下文件,变更为每年4315元,具体怎样落实还未实施。
3、医疗救助脱贫:一是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参加新农合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特困供养人员(五保户)全额资助参加城镇医保或新农合;二是城乡低保户通过新农合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的70%进行救助,年度最高救助资金1万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五保户)年度最高救助资金2万元;集中供养特困人员(五保户)年度最高救助资金3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大病或者重症慢性症的特困户年度个人负担费用在3万元以上,按10%的比例给予医疗救助,年度最高救助资金1万元。当年住院、当年救助。
4、临时救助脱贫: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实施救助,全年最高救助金额不高于1万元。
5、对低保户、五保户用电补贴,每户每月10度电。
6、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救助: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费每人每月不低于1100元。
六:残联精准扶贫政策:1、免费为符合国家《残疾人评定标准》的本县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2、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一是免费为重度听障儿童提供人工耳蜗并实施植入手术救助,同时提供1年听力康复训练;二是免费为听障儿童配发助听器并提供1年听力康复训练。三是对身体状况稳定的0-6周岁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救助。3、为全县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4、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或实用技术培训。5、残疾学生救助:一是对当年考取大学、高中的贫困残疾学生(需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进行救助:残疾人大学生每人1000元,残疾人高中生每人500元。到县残联申请。二是对有上学意愿和能力的6至14岁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救助,到所在县残联登记,由残联协调教育部门接受义务教育。6、残疾人两项补贴:一是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60元;二是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60元;三是同时符合两项补贴的残疾人每人每月120元;四是享受特困供养政策(五保户)的残疾人不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7、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免费进行无障碍改造。
七: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对台前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C、D级危房进行补助:一是非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补助12000-30000元;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14000-40000元。
八、台前县学生资助政策:
(一)学前教育
在合格幼儿园上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每人每年发放400元的生活补助费和600元保教费,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每人每年发放400元的生活补助费。
(二)义务教育
1、住宿生生活补贴:在校在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小学生每年补贴1000元、初中生每年补贴1250元;2、省定营养改善计划:从2016年秋季起,在校在籍建档立卡学生还享受营养改善金每人每年800元。3、县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学生每人每年发300元,初中学生每人每年发1000元教育补助。
(三)普通高中教育
1、国家助学金:在校在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按照每年3000元进行资助;其他贫困学生按贫困程度分3000、2000、1000元三个档次。2、免学费和住宿费:在校在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困难残疾、农村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四类学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 3、县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人每年发1000元教育补助。
(四)中等职业教育
1、免学费:在校在籍的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2、在校在籍的一、二年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享受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3、县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人每年发1000元教育补助。
(五)高等教育
1、生源地助学贷款:①濮阳籍家庭困难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研究生。按照实际学费和住宿费金额申贷,本专科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在校期间财政贴息)。②毕业后回台前县考入国家工作人员,从事基层工作满三年,助学贷款由国家代替偿还。2、高校新生入学资助:对被全日制普通高校录取的高中应届毕业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省内高校每生500元、省外高校每生1000元。3、县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人每年发5000元教育补助。
九、人社局精准扶贫政策:
1、安置公益性岗位:各乡(镇)所根据就业援助对象的就业需求,按照“合理统筹,严格把握”的原则,向县人社局推荐上报贫困人员申请岗位,并安排用人单位与符合聘用要求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书》。
2、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对贫困家庭子女(建档立卡及享受低保家庭的适龄子女)毕业学年的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3、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4、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含建档立卡的适龄贫困劳动者);5、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下简称五类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或专项职业能力证的学费全免,58到家免吃免住
3、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新农合政策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
4、大病补充保险医疗:符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救助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参保人员都可享受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医疗待遇。报销比例为:3000—5000元部分按30%报销,5001—10000元部分按40%报销,10001—15000元部分按50%报销,15001—50000元部分按80%报销,50001元以上部分按90%报销,不设封顶线。
贫困人口在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住院费用、门诊重症慢性病费用和重特大疾病住院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报销及民政、慈善等相关部门补助后,由县政府出资对个人负担的医疗合规费用再次给予补助。在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合规自费费用不设起付线,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贫困人口医疗补助报销比例:0—10000元部分补助20%;10001—50000元部分补助30%;50001元以上部分补助40%。
十一、发改委光伏扶贫政策:优先扶持无劳动能力、无资源、无稳定增收来源建档立卡贫困户,保障收益贫困户每年每户收益3000元。
十二、农业产业扶贫政策:1、政府安排大工就业。2、自主创业奖励:对发展规模化养殖、种植等特色农业户,脱贫户后县财政一次性奖励8000元。3、贫困户土地流转给农民中央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县财政每年每亩奖励200元。
十三、人保“政融宝”产业扶贫政策:1、建档立卡贫困户融资,结清本金时政府全额返。2.从事农业的带贫企业、带贫合作社融资无需担保结清本金时,最高进行50%的贴息。
十四、卫计委健康扶贫政策:1、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中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可享受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政策,不舍起付线,县域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2、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近指导慢性病患者康复和治疗,优先满足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对台前县户籍且在当地行政辖区内居住,本地登记并录入公安部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肇事肇祸行为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的患者,监护人可领取每年享受补助2400元。4.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自愿健康体检。
十五、统战部精准扶贫政策:肢残者(下肢)免费安装假肢、髋关节免费置换手术。
十六、公安局精准扶贫政策: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户口人员免费进行亲子鉴定,办理身份证,解决无户口问题。
十七、金融扶贫政策: (一)18-60周岁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于种养殖、加工等项目可享受最高5万元、最高期限不超过3年免抵押、免担保贷款,贷款结清后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银行:农行、农商行、邮储银行。(二)带贫企业贷款:对带贫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带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根据带动贫困户户数对应的额度,按照年利率2%进行贴息。
十八、慈善总会政策:1、“助力脱贫攻坚,点亮学子希望”慈善助学行动学生补贴:对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孤儿学生、低保户学生进行补贴,本科生5000元/人,专科3000元/人。2、对大病困难家庭实施救助。5000-10000元/次。
十九、电商办扶贫政策:1.对开办网店的贫困户实施交易物流费用补贴。2.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免费开展电子商务培训。
二十、台前县总工会帮扶政策:
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意外灾害(事件)致困户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家庭、每年新考入本科以上的困难农民工家庭的学生和有其他特殊困难的农民工。原则上每年救助1次。
二十一、人寿“扶贫小额保险”扶贫政策
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因意外伤害死亡或因意外伤害伤残,最高赔付30000元;因意外伤害住院治疗,医疗费按80%进行报销,最高报销3000元;罹患重大疾病如癌症、心梗等30项,以经确诊赔付5000元。
二十二、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政策
扶贫车间是就业扶贫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的具体体现,具有见效迅速(贫困群众进入扶贫车间务工,即可领取报酬,增加收入)、帮扶面广(广泛吸纳缺乏技能、因病因残或半(弱)劳动力、年龄偏大、走不出家门的贫困群众)、风险可控(贫困群众只需付出劳力,即可稳定领取报酬,就业零风险)、扶志扶智(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有效消除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掌握了技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夯实基层(作为村集体资产出租,租金归村集体所有,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展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养一批“小老板”和致富带头人)、促进和谐(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减少农村闲散人员,使留守儿童有父母,空巢老人有依靠,留守妇女有工作,增加家庭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七大功效。
(一)对生产经营主体政策支持
1、对承接、领办扶贫车间的负责人,以减贫带贫实效为依据,兑现致富带头人应享受的政策扶持。2、对设立扶贫车间的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劳务协议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3、设立扶贫车间的企业(个人)按规定享受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政策和贴息。4、鼓励企业自主培训,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培训补贴。5、扶贫车间经营者办理工商、税收、卫生等经营证件时服务部门提供便捷服务,对符合注册公司的车间,可以免费帮助其登记、注册。
(二)对务工贫困群众政策扶持
1、贷款分红: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群众,鼓励其利用扶贫贷款入股扶贫车间经营,领取利润分红。2因人设岗:实行弹性工作制,使他们既可以在车间工作,也可以在家里干活,足额领取计件或计时工资。3、创设公益岗:安置有就业愿望又无法完成扶贫车间正常操作要求的贫困人口就业,如保洁员、安全员、门卫等。4、人身意外险:国家要求开发针对扶贫车间缴费低、保险额度大的险种,指导扶贫车间为车间工作的贫困人口全部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二十三、台前县产业覆盖情况:
(1)光伏扶贫:2017年把无劳动能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光伏扶贫范围,先后建成并网华电台前100兆瓦集中式农光互补光伏扶贫项目和79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可直接带动4471户贫困户户均年受益3000元以上。目前,已发放光伏扶贫收益资金312.97万元,户均700元(一个季度收益资金),带贫效益初步显现。同时,充分利用光伏发电板下空间,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油用牡丹2000亩、油菜1000亩。
(1)到户增收:2017年各乡镇共实施专项扶贫到户增收项目22个,使2145户贫困户受益。
(2)就业基地建设情况:截至目前,已建设了一批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就业脱贫”为一体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积极对接项目,强化管理提升,帮助拓展市场,有力促进了贫困户就近就业,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达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村集体增实力、精准脱贫增速”的“四增”效果。目前,全县新建和改造扶贫就业基地124个,吸纳就业8090人,其中贫困群众3562人,人均月收入1800—2000元,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